deTour 2021開鑼 探討設計「有冇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着意事、物、人的用途:一件物品對生活的幫助、一位員工對公司的價值⋯⋯但在具體可見的功能外,箇中所蘊藏的「無形」之用同樣值得我們思索。為期2星期的年度設計節deTour 現正於PMQ舉行,今年主辦單位以「有(冇)用」為主題,與大眾一起觀察設計如何「有用」地回應具體需要,同時探討其「冇用」的無形價值。
deTour設計節向來愛以創新主題集結多元設計,今年由藝術家黃馨年青設計師陳濬人及徐壽懿組成的策展團隊便以「有(冇)用」為題,為大家帶來多場虛擬與實體展覽、設計講座及工作坊等創意活動。
設計以外的跨界別狂想
一如既往,deTour作品散布在展場的不同角落,讓觀者一邊遊走、一邊遇上由設計主導的驚喜。甫踏進PMQ廣場,便可看見由立方體和球體交織而建的裝置《蕩漾之間》,邀請你入內盪鞦韆,在這私密空間內感受只屬於你的放空時間。至於這些時間有冇用?就由你自己判斷。
由建築藝術家梁善彤設計的作品《蕩漾之間》,邀請你入內感受專屬的私人時間。
童年玩意回憶過後,便可走進今年deTour的主題展覽:探索字體設計的便利店《Type-11》、將說話演化成樂曲的聲音裝置《The Interpreter》及引發哲學性討論的《I know not what CAFÉ》(唔知咩咖啡店)。想挑戰體能的,可來到由KaCaMa Design Lab創辦人陳少華及香港得獎攀石運動員歐智鋒共同構思的實驗性運動裝置《聚力之亭》,與好友們攀上垂吊鋼架,測試一下在同行者的相伴下,可提高堅持的能耐、還是加快放棄的步伐。
《聚力之亭》是圍繞「同行」和「堅持」的實驗性互動裝置。
在《Type-11》便利店,我們可體驗字體設計對讀者官感的影響。
《The Interpreter》內置的演算法,可將語言轉換成節奏和音調 ,奏成美妙樂章。
《I know not what CAFÉ》是一家令人思考哲學的咖啡店。
命運紅線 演活浪漫神話
說到deTour 2021的焦點,定要數算位於2樓QUBE智方的作品《命運紅線 — 大神宮》。一條紅線可牽引一段感情,為了演活這段耳熟能詳的月老神話,日英設計師Sputniko!與日本生物科技研究工作室合作,研發含「愛情荷爾蒙」催產素的紅絲線,繼而夥拍香港建築設計團隊Napp Studio & Architects,把紅線編織成長布,在浪漫的月色光影下,建造一座由微妙情感搭建而成的愛情神社。
《命運紅線 — 大神宮》在月色光影和曇花圖案的結合下,演活了月老神話。
布料含有「愛情荷爾蒙」催產素,是產生幸福感的關鍵荷爾蒙之一。
增設畢業學生作品 展現本地設計新勢力
至於公開招募作品,除了專業設計組外,今年特意增設畢業學生組,讓觀者感受在本地設計界抬頭的新勢力。
《窗後巷》希望透過商品寄賣和工作坊,加強人們與社區的連結。
當我們以為機械人的出現都只服侍人類,自肥智能機器人《凱維亞》就以自我為中心,謝絕與人類的互動。
《與大衛共舞》屬人工智能創作,滿有脾氣的大衛象會因應眼前的面貌給予不同反應,頗為趣怪。
於倫敦大學建築學院畢業的關朗、張浩賢和董偉賢創作需以VR體驗的《虛森工作室》 ,讓參加者感受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交錯。
《勤力電路 #1》由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 比賽「媒體藝術」組金獎得主王鎮海創作,是一個單調而重複的電路系統,當駁上電源後,會呈現骨牌效應的視覺景象。
更多資訊:
PHOTO:Jason、deT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