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俱全—哈佛 顏料 博物館
學畫畫,老師說,只要有三原色,沒有色弄不出來。然後望著調色盤上的 顏料 不斷糅合融化,果真不覺那是甚麼一回事。但幾世紀前,畫家們為一抹漂亮的藍色,可要到阿富汗找礦床,挖那專製藍色顏料的礦物;有些產料,甚至又比黃金昂貴……哈佛大學的附設美術館Fogg Art Museum,正收藏了世上稀有的顏料樣本。
樣本收藏家 那些寶貴的顏料樣本,統統安放在美術館四樓,一個叫Forbes Pigment Collection的地方。為何叫Forbes?說起來便要回溯至二十世紀初(1909至1944年),當時美術館館長是Edward Forbes,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他就任期間,其一重要貢獻就是開始搜集世上稀有的顏料樣本,並記錄它們背後的故事。事關Forbes曾買一幅14世紀的畫作《聖母和兒童與聖徒》(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畫作整體都很好,唯獨顏料很快褪色,啟發他對顏料來源的興趣。 現任館長Narayan Khandekar亦正繼續這偉大工作,目前已收集超過2,500個樣本。更重要是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美術館可幫專家們鑑定名畫的真偽,因一切端倪正是藏在顏料之中。
顏料 故事
- 木乃伊啡
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從埃及進口木乃伊,再分離出繃帶上的啡色來作畫是相當流行的做法,所以在美術館觀賞這年代的畫,很可能同時看著一副木乃伊的其中一部分。
- 海螺紫
提爾紅紫(Tyrian purple),約1,500年前的東羅馬帝國限定為皇室專用,價值連城,是地位權貴象徵,原來從海螺的分泌物中提除。
- 阿富汗礦物藍
別的地方也找不到這種礦物青金石(lapis lazuli),礦物到手後,仍要有技巧地磨到合適大小;太大不便使用,太小色彩含度不足。提煉出來的顏色,是在文藝復慶時期最昂貴的群青(ultramarine)。
- 致命翠綠
這奪目的翠綠色,成就梵高其中一幅自畫像“Self-Portrait Dedicated to Paul Gauguin”。雖然它便宜,可是後來實證含劇毒,嗅得多會致命,倒是梵高並非因此而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