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咖啡‧情味(二) 在舊區推廣精品咖啡
生活派
2017-02-16
Kyle:「精品咖啡味道較淡,不像expresso或意式咖啡,有興趣的人會好奇那是甚麼,所以店中一定要有bar檯。看著有些人由不接受咖啡到接受,再成為熟客,很開心。」

吸引舊區老街坊
步往瘋鳥的路上,走過重建中的長沙灣,咖啡店與元州邨隔著一條東京街,是老區中的綠洲。創辦人之一Kyle看中這裡夠靜夠舒服,租金合理,因首次創業不想太冒險。開店一年多,周六多年輕人來打躉,星期日則有一家大小;而且帶動了附近人流,空舖也少了。
港島是戰區
這些是Kyle在澳洲工作假期學回來的。當墨爾本整個城市都充斥著精品咖啡店,反觀香港,他認為這文化的建立須被教育。「中上環、灣仔、銅鑼灣──我們圈內人稱呼這些是『戰區』──精品咖啡店很多,喝的人也不少。這方面,香港走得頗前,出了數個世界冠軍咖啡師,我放假時也多去港島的咖啡店。」 香港人是嗜甜動物,看看奶茶和茶走的風行程度便知道。「上一輩對咖啡的認知是茶餐廳那種,或即沖咖啡,很難撇下加糖加奶的習慣,特別在老區。精品咖啡講求acidity(酸味),它從水果而來,酸是正常的,苦才不好。但很多人還未接受到,所以我們的expresso味道較fruity。」手沖咖啡
Colombia(產地)- El Sauce(農場)- Washed(處理)- Caturra(品種)
陶瓷咖啡瓶能保暖,窄身瓶口令散發出來的香氣更佳。有如品茗的小杯,讓客人慢慢喝,因咖啡凍熱亦有不同飲法。
三個咖啡浪潮
在世界咖啡發展中,共有三股浪潮,造就三類壁壘分明的客群。Kyle認為,香港缺乏不同類型之間的一道橋樑。
- 速食化:即溶咖啡,只為了吸食咖啡因,在超市和便利店可買到
- 品牌化:連鎖咖啡廳的全球化,講究品牌形象
- 精品化:強調品種、產地、氣候與種植環境,配合各種沖煮方法


- Dear Coffee & Bakery
- Bound by Hilly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