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SHOW 有幾真?
藝文創意
2016-06-13
真的這麼真?
早前ViuTV的《跟住矛盾去旅行》甚為矚目,特別是連詩雅和葉蘊儀那輯。由電視台的宣傳片,到播出後部分媒體和網民的反應,都紛紛罵連詩雅是極級港女,葉蘊儀才是真女神。難道觀眾們都相信節目內看到的全都是「真」? 真人騷本質,是把人物套進各種性格定型,並利用鏡頭、剪接和發問技巧,把各種衝突加以放大,因此節目中的「真實」是刻意營造出來的。Anthony:「我想大部分本地觀眾根本沒深入思考『真實與否』,都以娛樂心態看待節目。固然本地電視觀眾少看真人騷,香港亦沒有正式的media literacy(媒體素養)教育,教人如何接收媒體資訊。」其實現今觀眾已愈來愈聰明,若明星演得太誇張會被揭破,但卻很少留意媒體如何在背後發功。真人騷技倆
- 營造人物間強烈對比

- 誘導討論 / 設計處境

- 偷換反應

- 吐心聲

道德靠邊站?
Anthony認為,將節目主人翁作兩極化標籤,及製造話題是真人騷策略,無可避免。「明星和普通人(參加者)會有很大分別。這問題在名人身上顯得明顯,因為公眾對該人物本身有一定認知。除了TVB的《沒女大翻身》等例外,外國的真人騷主角通常是普通人,問題不大。」 TVB製作的《盛女愛作戰》、《求愛大作戰》及《沒女大翻身》,正正是在ViuTV出現前,近年最為人熟悉的本地真人騷。這系列(特別是《沒女》)播出不久後便被人詬病以「盛女」、「沒女」等負面標籤貶低女性,只顧製造話題,不理道德責任;透過「人生導師」教路甚至謾罵,以改善外觀作為「自我進步」的標準。雖然香港人出名「睇人仆X最開心」,不過這個系列仍是人見人鬧。
後記:Why do We Care?
電視節目以娛樂大眾為使命,有人認為好看便好,對真假與否不必太認真。只是,若我們對媒體的威力稍不留神,相信它所呈現的是「人性真實面」,就會愈來愈習慣把reality show製造出來的標籤定型,帶到reality中去定義身邊的人。《跟住矛盾去旅行》的其中一位主角何韻詩,在節目播出後撰文分享和高皓正相處的心情:唯有撇開外在標籤,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這才是面對矛盾的應有態度。正如她寫道:「在節目效果所需的花生外殼背後,其實應該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