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玩味哲學: 松山智一 的Pop Art浮世繪
藝文創意
2017-04-06

東方種子 西方土壤
「最大的cultural shock並非初到美國時發生,而是當我在那邊待了3年,再回國讀書,我本來的文化才令我震驚。」 松山智一 於1976年 日本 岐阜縣 出生,正是港人熟悉「飛驒和牛」出產地,為環山鄉村環境。8歲搬到南加州讀書,其後回日本讀商業學士,卻發現難以接受出生國的保守氛圍,於是改到紐約進修設計及留居,汲取西方藝術養分。即使如此,日本傳統「 狩野派 」畫風仍對他影響深遠。畫作常見大量 浮世繪 元素,如千鳥、蝴蝶、明月等等。 以巨形畫作"We Met Thru Match.com"為例, 松山智一 用電腦掃描多幅狩野派大作,包括江戶時代的「四季花鳥圖」,跟據自己脈絡再次拼湊,實踐 hip hop 文化中的混合手法(pastiche)。一顆東方種子撒在西方土養,長出難以定調的新品種。
小偷的藝術
m: metro Pop T : 松山智一 m:你為何形容自己在「偷」東西? T :因為我是小偷!這裡(展覽)沒有東西是原創。我偷畢加索、Jackson Pollock、 Frederic Remington 的東西,一直偷一直偷,拼拼湊湊各風格及元素,直至融會成為我獨有的作品。 m:你對東西方藝術交流的看法是甚麼? T :藝術界有一說法"East Meets West",我認為,那些作品多數有主次文化規範,簡單來說,你可看得出是向某大師名作致敬;最常見的如《蒙羅麗莎》,或刻意營造文化衝撞及交流。所以,我創了另一句"East Weets Mest",後兩個字無得解,意思是融合文化,直至根本分不清出自東、西方之手。 m:為何經常用到日本武士、西方騎士等男性主義人物? T :用上武士、騎士是因為當初我想起用東西文化最具標誌的藝術品或人物,如 拿破崙 ,反正那古時都是男人啊!其實我作品都很unisex,用色鮮艷,有不少花卉圖案,沒刻意分男女或東、西方。 因此,我想帶出的是,現在不少藝術家只顧giving answers,但答案只是一個觀點,那便變得單一又沉悶,我希望能帶給大家問題!

無框人生
「我媽媽曾有句名句『一切皆將消逝,尤其這個金錢堆砌的社會;那在摧毀前,請你好好當自己,走自己的路』,看!現在不是靈驗了嗎?所以我才走上當藝術家的路。」 原來20多歲時, 松山智一 竟是一名職業滑雪選手!當時他從加州回國,並完成商業管理學士,卻不屑朝九晚五生活,便去當運動員,可惜因一次意外斷腳,須10個月才痊癒,只好放棄當運動員,並毅然到紐約攻讀心宜已久的設計。 此「百厭星君」在學業及仕途上轉轉折折,幸得家人放手及支持。回想香港,即是備受國際文化影響,價值觀卻愈見狹隘,年輕人若要追夢,大概不像唯美花園般綺麗。 松山智一 寄語勿忘香港獨有氣質,在世界舞台上,希望更多香港人一起為東、西方藝術交流增添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