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驚慄怪談
生活美學
2016-05-31

The Horror Style 時裝驚慄怪談
恐怖片你看得多;恐怖時裝你著過未?起初時裝功用就是蔽體,人們慢慢追求美觀,到現在時裝已是情感個性的表達媒介。世道變幻,時裝設計師也試圖將這種不確定感表現,將驚慄恐怖元素納入時裝設計中,帶給人心緒不寧的感受。
Dialogue Between Fashion & Death
死亡總是與消盡、腐化等詞彙相連,而時尚代表潮流更迭,也需要不斷的「死亡」才能以新的形貌重生,帶來更多新意。世人有這樣的聯想,時尚也開始與有死亡意味的黑暗文化扯上關係,特別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那一代設計師刻意用服裝設計來演繹恐怖的負面概念。這些設計靈感多來自經典恐怖電影或文學作品。一班設計師如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Rick Owens、Gareth Pugh等通過重塑往日藝術作品中的服飾形象,為T台捲起陣陣恐怖風。
時裝驚魂記
現實生活中的恐怖事件裡,主角的服飾總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兇手用於偽裝的斗篷、面具;刻意束縛精神病人行動的束身衣;甚至象徵武裝力量團體的服飾等,都成為設計師的借鑒用於作品上。另外,一些次文化族群的標誌性裝扮,如18世紀風靡一時的哥德風格和上七十年代誕生的punk style,他們的穿著都以黑色為主,有死亡、暴力的暗黑意義。在經典驚慄片《驚魂記》(Psycho)中,男主角就是借去世母親遺留的衣物,衍生精神分裂的人格。沒有服飾的力量,觀眾只認為這是一宗平鋪直敘的兇殺案,少了戲劇的張力。

嚇人背後
時裝設計師將恐怖元素融入作品裡,雖然取材不同,但有邏輯可循。以The Blonds 和Alexander McQueen先後曾參考希治閣電影中的女角造型,可是都是取材她們貴婦或性感的形象,驚嚇程度不足。相反他倆其他系列,用上全身纏繞著綁帶的短裙;袖子繞到身後束縛的大褸;用羽毛或貝殼這些令人看著也坐立不安的材料製的衣衫,反而更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