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巖巉」的陶器頗具「侘寂」(wabi-sabi)這日本美學概念:欣賞事物的無常、缺憾,視歲月痕跡為獨特個性。陶器粗糙的邊緣,不規則的落灰、火痕,稍微歪掉的外形都是柴燒手捏陶器的記號,樸拙得可愛。
柴窰中,木灰會隨熱氣流飄散於坯體表面,形成粗獷的落灰釉,位置、色彩都不能預料,這正是柴燒的魅力所在。
杯子以嵌入法(inlay)裝飾:先在陶坯上劃痕,然後上色,待顏色蝕進凹痕後就可用鐵片刮去多餘的顏色,使杯面平滑。
捏泥慢慢來 購自家品店的食具千人一面,手捏陶泥而成的食具卻獨一無二,形狀大小都合手形合心意。捏陶時又可感受手與陶泥的交流,以雙手尋回慢的節奏,因為捏太快或手溫太高都會吸乾泥團的水分,泥團龜裂就難以塑形。
一件手捏陶器,可讓我們反思倒模人生,探索生活與消費的選擇,建立惜物態度。
Gloria / 馬馬 與另一名女生Amy結緣於浸大視藝的陶藝課,參與為藝術畢業生而設的創業比賽,探索成為藝術家以外的出路。現與生活書院合辦陶藝課程。
FB:泥塵記 Lai Chan Kee
#503 metro Pop
Text: Chelsea
Photo: Billy